歷史背景

降雨一向是那些依靠著雨水和水資源的社群(如園丁及農夫)賴而為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古時,從雨量的多少可以得知土壤的濕潤情況,繼而推算出農作物的好與壞。過多或過少的雨水都會導致農作物失收,因而引致糧荒!最早期的量度雨量方法不外乎是將碗擺放在戶外一段時間,然後觀察有多少雨水盛在碗內。

在中國古代,早如周朝,已發現有雨量記錄,距今已超過三千多年歷史。在希臘及印度,雨量記錄亦可追溯至公元前四百至五百年。較為近期的最完整記錄則保全在現今韓國。在十五世紀,當時的朝鮮世宗皇帝有意改善農業生產技術,而他的兒子(其後成為文宗皇帝)便發明了雨量計。當時把雨量計分派到每條村落,而從雨量來評估當地可能的收成,以決定向村民徵稅的多寡。

近代,雨量計的英文名稱為pluviometers,源自拉丁語pluvia,即表示雨的意思。大約在一六六零年,英國的建築及設計師Sir Christopher Wren 設計了利用標準稱錘來測度收集少量雨水的儀器。然而在一七二二年,英國的Reverend Horsley被譽為現代雨量計的發明者,他確立了雨量計的標準並沿用至今。

雨量計的類型

(普通雨量計)

普通雨量計

普通雨量計是最常見的雨量計。它是一個簡單的雨水收集器,頂部設有漏斗,把雨水引入並儲存於量杯內以作測量。量杯有特定的刻度,可量度雨量至毫米尺度。在特別大雨時,雨量計亦可將雨水收集於較大的容器內。而量度雨量時,便把容器內的雨水倒入量杯以讀取其雨量數值。

自動雨量計

翻斗式雨量計

(Christopher Wren)

翻斗式雨量計是起源於一六六二年Sir Christopher Wren發明的雨量計所採用的技術。他的儀器是利用小桶承載著指定容量的雨水,而利用標準稱錘作為平衡。當小桶注滿雨水時,便會與標準稱錘失去平衡以致傾斜。此翻側動作不僅將雨水從桶內倒出,並且觸發機械裝置而剌孔於紙帶上。因此,小桶收集到的雨量便和紙帶上孔的數目成比例。

新式的翻斗式雨量計利用了電子儀器以取代紙帶記錄小桶翻側的次數。現今的所有翻斗式雨量計內均有一對特別設計的斗狀容器,來承載指定容量的雨水,如0.1, 0.2 或0.5毫米的雨量。當其中一個雨斗翻側,另外一個雨斗便立刻接替,繼續承接雨水。每當雨斗翻側時,都會產生電子信號並傳到記錄器。記錄器同時也記錄了當時的時間。因此,這儀器不單可自動記錄雨量,還可以記錄降雨開始及結束的時間,或某一段時間內的雨量。現今大多數翻斗式雨量計,雨水都可不經人手而自動從底部排出,為理想的自動雨量計。

(自動雨量計)

秤重式雨量計

另一種測量雨量的方法是量度容器內所收集到雨水的重量。這些儀器是將容器放置在秤上,便可不斷地量度出容器及其內裏雨水的重量。而儀器的刻度可調較至只讀取雨量的數值。記錄方法一般是用筆和墨水劃在記錄表上,而近期的儀器已使用電子儀器來記錄雨量了。此類雨量計普遍都不能自動去水,因此需要人手進行一般例行程序。


Use standard-compliant browswers such as Firefox (multiplatform) or Safari on Mac OS X for best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