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高度

海平面高度是指在岸邊相對一個陸地指定點所測量到的海水高度。海平面高度受潮汐現象影響,通常每日都會有兩次漲潮和兩次退潮。潮汐變化主要受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影響。每月的新月(朔)或滿月(望)前後,地球、月球和太陽三者連成一線,水位會升得特別高和降得特別低,我們稱之為大潮。上弦月或下弦月的時候,地球、月球和太陽三者成一直角,水位升降變化最小,我們稱之為小潮。


月球、地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圖

大潮和小潮的水位變化

除了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外,大氣壓力和風等氣象因素對海平面高度都有影響。通常大氣壓力每減少一百帕斯卡,海平面便會上升約一釐米,向岸風亦會把海水往岸邊推高而令水位上升。遇到颱風時,由於颱風中心附近的氣壓極低而風力極大,所引發的海平面異常上升甚為顯著,這現象稱為風暴潮 (http://www.hko.gov.hk/blog/b5/archives/00000074.htm)。當風暴潮遇上大潮,會造成嚴重的水浸。

有關更多潮汐的基本資料,請參閱香港天文台網頁 http://www.hko.gov.hk/education/edu01met/wxphe/ele_tide2_c.htm



海平面高度變化

海平面受全球變暖的影響而上升,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海水受熱膨脹;其二是冰川、冰帽以及格陵蘭和南極洲上的冰蓋融化後流入海洋,令海平面上升。 根據IPCC第五份評估報告,全球海平面在1901至2010年間每年上升1.7亳米,上升速度在1993至2010年間加快至約每年3.2毫米。自19世紀中以來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比過去兩千年的平均速度要高。


全球平均海平面變化

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平均海平面高度自1954年至今有明確上升。平均海平面高度在1990至1999年間急速上升後慢慢回落,這趨勢跟衛星遙感觀測所得及其他南海沿岸各站記錄的水位變化相若。維多利亞港的海平面於1954至2013年間每十年平均上升29毫米。


維多利亞港的平均海平面高度


海平面高度測量

海平面高度通常由測潮站的驗潮儀測量,以一個基準面為參考水平。在香港,海平面測量以海圖基準面為參考水平。海圖基準面在用作土地測量的香港主水平基準面之下0.146米。

香港海平面由一個測潮站網絡測量,實時數據可參考天文台網頁http://www.weather.gov.hk/tide/marine/chko.htm



海平面高度測量原理

以下介紹驗潮儀三種常用測量水位的原理:

1. 浮標式

在水井內一種裝有浮標的儀器。水位變化由浮標的垂直移動來量度。


浮標式

2. 壓力傳感器

一個浸在水中的傳感器量度在其上面的水體所引致的壓力。測得的壓力數值會轉換為水位讀數。測得的壓力愈大,水位愈高。


壓力傳感器

3. 聲波式

一個儀器向水面發出聲波訊號及測量其反射訊號行走所需的時間,從而推斷水位高度。反射訊號行走所需的時間愈長,水位愈低。


聲波式

Use standard-compliant browswers such as Firefox (multiplatform) or Safari on Mac OS X for best experience.